現在隨便找個零售型或者服務型的公司,無論是線上線下的產品,估計都會說來消費就會送積分。超市消費送積分、理發送積分、刷卡送積分、充值也送積分……而且,在這些行業負責市場合作的人一提到積分合作,就會開門見山的說做積分通兌吧。殊不知,就像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一樣,世界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積分系統在運行著。各自的忠誠度管理方式完全不一樣,積分價值和會員價值也是完全不相同的。
一種是積分累計制,誕生于銀行信用卡體系,是根據會員消費的金額多少,按等額價值累加計算積分。比如普通招商信用卡每消費20元累計1個招行積分、浦發信用卡在商戶刷POS機每消費1元累計1個浦發積分。積分累計制更像是一套回饋會員的返利制度(Cost per Sales),每個積分的價值可衡量,且一旦財務測算確認后固定不變,即從每1元產品的利潤中拿出定量百分比,作為市場營銷費用回饋給會員。然后,會員可以拿著這筆積分在該商家會員體系指定的渠道中去抵扣(兌換)獲取其他產品。
如果按CPS來理解,可以認為積分累計制是會員從商家那里拿到的返利。這種返利之所以變成了積分而不是直接返現金給會員,是因為會員一旦拿到了現金,那么他既可以返回商家處消費,也有可能跳轉到別處甚至競爭對手那里去消費,這樣就失去了會員忠誠度的培養。這樣就違背了積分制度的初衷——會員忠誠度管理。
由積分累計制產生的積分,一定是顯性化的,可估值的。產生積分的商家都在自己的會員制度里寫明了自己積分的抵扣(兌換)價值。就算是不寫明,會員往往也能夠從抵扣(兌換)的商品價值里估算出每個積分的價值區間,跟該積分的基準價值不會差太遠。一般購物類網站B2C平臺的積分價值一般0.01元/積分,比如淘金幣、集分寶、京東京豆在購物結算就是按每積分1分錢來抵扣的;國內信用卡的積分價值在0.002元/積分上下浮動,以此來標示信用卡積分商城里的商品兌換積分額度,或者標示“積分+現金”中積分部分抵現的基準值,類似有工商銀行的融E購、交行積分商城等等。
另一種是積分是航空公司的里程制,產生于航空公司的里程獎勵。是航空公司根據會員購買機票后獲得的標準里程(通常按照IATA的TPM標準)),乘以所購機票艙位系數,再獎勵給會員的里程。同時還附加升級里程算法,以此來鼓勵會員等級提升。
航空里程的最大使用價值,在于兌換機票,比如根據東方航空官網網站的公示,東方萬里行會員可以用12000個里程兌換1張上海到北京的經濟艙機票;由于東航跟南航同屬于天合聯盟,所以萬里行會員也可以用25000個里程兌換1張上海到北京的頭等艙機票。
隨著航空業競爭的激烈,近幾年來很多航空公司根據自身的特點,又推出了機票周邊服務供會員兌換,比如機場貴賓室、逾重行李、機上選座、升艙、積分商城、空中商城等等。
相對于CPS原理的積分累計制,積分里程制更像是CPV(Cost per Value),即商業模式對會員忠誠度價值的獎勵。每個里程的價值是由可兌換的服務來決定,而不是等值且顯性化的貨幣。盡管1張標準全價1230元的上海到北京機票,在售出時有不同的折扣,但用東方萬里行里程兌換都只需要12000里程。機票折扣是變量,里程兌換額是恒量,就導致了每個里程難以有固定的貨幣等值額。
正是由于積分里程制產生了非恒定的會員感知價值,才使得忠誠度管理的成功案例在航空業屢見不鮮。舉個例子來說,如果按照積分累計值,國內信用卡每個積分永遠只有0.002元,會員永遠只能按0.002元去折算忠誠度對自己的回饋。但按上述上海到北京的里程制計算,每個里程兌換機票時,同期價值是四折機票則每個里程值0.04元、同期價值是全價機票則每個里程值0.1元、國際航班則是0.4元左右,有些航空公司的里程最高價值是升艙,甚至能達到0.8元。會員忠誠度管理體系的精髓,不在于讓會員僅看到自己的價值(永遠的0.002元),而是看到自己的希望(從0.04元到0.8元甚至更高)。
設計航空里程制的核心,就是培養會員對航空公司的選擇忠誠度,讓里程在本公司的航空強相關服務產品里完成消費閉環。用里程兌換機票,既培養了會員使用本航空公司服務的消費黏性,又盤活了航空公司客座率的邊際成本。因為,航班客座率不可能保持全艙滿座,總是會剩余一部分座位??蜋C一旦起飛,這部分座位就完全空置,無法產生利潤,還不如提前釋放出來供會員做里程兌換。機上升艙業務尤其如此,所以往往里程的價值最大化是被用于兌換機上升艙。
當然,里程制的價值增益,僅限于航空公司自有服務。對于把里程當作有價票券去航空公司的積分商城里兌換數碼家電、日用百貨等用品,那就會迅速貶值,甚至一個積分的價值低至0.01元才能去兌換積分商城里的一個保溫杯。這些商品是航空公司要花真金白銀去外部購買,采購的相對成本比客機起飛后的空置座位高出許多。而且,會員兌換積分商城里那些跟航空無關的商品,即不利于會員忠誠度的培養,又要航空公司另外投入采購成本,自然會讓航空公司把積分商城體系中的里程價值定價很低。從會員角度來說,本來可以按每里程0.1元用來兌換機票的里程,貶值到0.01元后去兌換積分商城商品,即不情愿,也是對航空會員忠誠度的一種傷害。
這里要強調的是,由于積分累計制和里程制的區別,所以積分商城對會員忠誠度的意義也是完全不一樣的。在累計制中,積分價值顯性化,等同于鈔票,而積分商城就是該鈔票的唯一交易市場。會員拿著去積分商城上抵現金購買商品,屬于自覺自愿,跟拿鈔票購物沒區別,而且積分商城的采銷差價還能給累計制帶來額外的利潤收入。
但是,在里程制中里程本身就是一種帶有航空標簽的商品,價值是隱性化而且是波動的。里程的價值要在兌換機票中才能最大化,兌換積分商城產品相當于貶值。所以,積分商城對于累計制來說是必須品,而對于里程制來說是一條補充附加的消耗出口——當會員的積分在航空公司服務產品庫中兌換不到滿意的機票,又面臨積分過期的損失時,才會選擇積分商城。由于這種急迫性導致的里程兌換普通商品行為,讓會員覺得手里的里程財產大量貶值,又增長了會員對該忠誠度體系的負面情緒。如果此時航空公司還打算從積分商城中賺錢,那就是對忠誠度的極大破壞。
積分價值的顯性化和隱性化,是累計制和里程制的明顯區別。若把它們比喻成貨幣,累計制的積分就像是紙鈔票,里程制則像是硬幣。鈔票本身只是一張價值可以忽略不計的紙,它的流通價值需要發行銀行授權的票面價值來核準。一枚硬幣除了銀行核準的票面價值以外,它還是一塊有價金屬,而里程制的有價金屬,就是這個里程對應的客艙艙位。機票成為了里程制這個貨幣體系背后最大的黃金支撐。
作者簡介:程遠東,跨界工作經歷豐富的70后,從電視制片人、旅游圖書主編、旅行網站管理……到購物電商平臺運營?,F供職于東方航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,負責非航空業務的運營合作。
深度好文